发布日期:2024-12-20 08:04 点击次数:190
1987年在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口岸眺望澳门的楼群。
时光相册丨25年的成长印记:看澳门发展变迁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
历经风雨的澳门
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
回到祖国怀抱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庆祝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举办“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时光荏苒
25年过去
“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
在澳门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澳门搭上国家发展的高速列车
擦亮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
书写了“祖国好,澳门会更好”的精彩故事
2024年7月5日拍摄的澳门旅游塔。2001年12月19日,澳门旅游塔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澳门新地标之一。
2024年12月1日拍摄的澳门大桥。2024年10月1日,澳门首座双向八车道跨海大桥——澳门大桥正式通车。
25年来
澳门如重获新生般焕发生机
成为名副其实的“莲花宝地”
呈现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
濠江激荡,盛世莲开
让我们翻开时光相册
在昔今对比中
一睹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成长印记
↓↓↓
1999年
国务院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盛世莲花”雕塑
雕塑总高6米
花体最大直径3.6米
莲花盛开,亭亭玉立,冉冉升腾
象征澳门繁荣昌盛
“盛世莲花”雕塑(左图摄于1999年,右图摄于2024年)。
25年间
澳门从一座寂静冷清的海滨小城
跃升成亚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文旅元素的活跃度与包容性
以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
让陆地面积只有33.3平方公里的澳门
成为魅力四射的旅游目的地
俯瞰澳门(上图摄于1999年,下图摄于2024年)。
2005年
“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保留着
葡萄牙和中国风格的
古老街道、住宅、宗教和公共建筑
见证着东西方美学、文化以及建筑的交融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地标
昔日圣保禄教堂的遗迹
仅存的正面前壁如历史的见证者
承载了澳门数百年的风雨
每逢春节、国庆、回归纪念日等
大三巴附近便会成为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
大三巴牌坊(上图摄于1999年,下图摄于2024年)。
大炮台作为澳门重要的历史防御遗址
如今成为俯瞰澳门城市景观的打卡地
大炮台(左图摄于2004年,右图摄于2024年)。
妈阁庙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庙宇之一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是当地海上文化的重要代表
妈阁庙(上图摄于1999年,下图摄于2024年)。
历史悠久的东望洋灯塔
坐落在澳门自然地貌最高处——松山山顶
建于1865年
至今基本保持原貌
东望洋灯塔和圣母雪地殿教堂(左图摄于1999年,右图摄于2024年)。
隐于闹市的八角亭图书馆
原为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的书报室
是澳门最早对外开放的中文图书馆
这里不仅是读书学习的场所
也是不少市民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八角亭图书馆(上图摄于1999年,下图摄于2024年)。
除了历史城区
石排湾郊野公园的大熊猫馆
是近年来澳门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这里住着4只大熊猫
中央赠送澳门的大熊猫“开开”“心心”
和它们的双胞胎儿子“健健”“康康”
在此过着闲适快乐的生活
上图:2001年5月,大熊猫“英英”在澳门国际商贸城亮相,众多澳门市民争睹其风采,这是国宝大熊猫首次在澳门亮相;下图:2024年11月29日,澳门幼儿园学生在石排湾郊野公园大熊猫馆观看大熊猫。
澳门还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从平价小食到奢华大餐
澳门美食种类繁多
吸引世界各地食客慕名而来
走街串巷品味“澳门味道”
上图:2000年7月,游客在第一届澳门美食节上购买食物;下图:2024年11月24日,工作人员在第二十四届澳门美食节烹调食物。
搭乘新开通的澳门城市轻轨
从历史城区到新横琴口岸只需二十几分钟
横琴开发因澳门而生
担负起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使命
2021年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
琴澳一体化加速推进
莲花大桥与横琴(上图摄于1999年,下图摄于2024年)。
今天的澳门地平线上增添了
旅游塔和新葡京等新地标
站在松山之上远眺
澳门的现代与繁华尽收眼底
在松山山顶看澳门景观(上图摄于1999年,下图摄于2024年)。
澳门回归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写下4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新传奇
25岁的澳门特别行政区
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绽放着无限活力与光芒
2024年8月8日拍摄的澳门半岛景色。
2024年8月8日,一辆公交车在澳门嘉乐庇总督大桥上行驶。
《七子之歌》歌声中,三代澳门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12月19日晚,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
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梁庆裕、吴鸿祺、龙紫岚
老中青三代澳门市民代表走上舞台
伴随着动人的旋律
表达着共同的心声
年逾六旬的梁庆裕
是澳门百年老号“盛记白粥”的店主
店面看似不起眼
却蕴藏着几代澳门人的美食记忆
细腻的白粥、软糯的萝卜糕、嫩滑的肠粉……
朴素的食材,精心的烹煮
调配出历经三代不变的家常味道
浓缩起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从居民区里简单的车仔档
到如今的五家旺铺
搭乘着回归祖国25年来澳门发展的快车
百年老字号成为澳门美食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37岁的吴鸿祺
曾在1999年回归庆典上参与腰鼓表演
如今担任澳门博维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从澳门大学毕业后
他毅然放弃高薪岗位
立志在科技领域深耕细作
十几年前,只有3人
是地地道道的小公司
如今,业务发展横跨粤港澳大湾区
拓展至东南亚
这家初创科技企业的成长之路
折射出澳门适度多元发展之路
这是澳门发展的潮流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干事创业的年轻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
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和澳门一起成长
既是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吴鸿祺如是说
16岁的龙紫岚是澳门培正中学的学生
5年前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
她登台演唱了《七子之歌》
这些年来,不同晚会、不同舞台
龙紫岚多次唱响这首歌
“每每唱起这首歌,都有强烈的归属感”
“我希望通过我的歌声,讲好中国澳门的故事”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悠扬的旋律激荡着每个人的心弦
游子归家,重拾本名
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
意气风发
依偎在祖国母亲的怀抱
编辑:景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